中醫藥聯盟/黃老師 答:流汗主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反應,人是恆溫動物。只要體內超過一定的溫度,就會藉由排汗來調節體溫,降低體熱。內經、素問、陰陽別論:<陽加於陰,謂之汗>。靈樞、本臟篇:<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可知汗腺的開闔,是由衛氣所控制。至於流汗的多寡可就因人而異了,主要與體型、體質有關,一般來說,容易流汗的人有兩種:
第一種就是胖的人,因為胖的人皮下脂肪比較厚,一旦體溫上升時,體熱不容易散出去,就需要大量的汗水來降低體溫,這也就是為什麼,胖子比較怕熱的原因。
第二種就是基礎代謝率較高的人,因為基礎代謝率大的人,消耗的熱量較多,體內也會產生較多的熱能,所以為了要調節體溫,也會排出較多的汗水。
汗是在皮膚的汗腺產生,分泌到皮膚表面,即為所謂的流汗;汗腺分為大汗腺與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佈在軀幹與四肢,與體溫調節有關。小汗腺分佈在腋下,乳頭、陰部…等,分泌有特殊味道的汗水。
※容易流汗,可分為下列四種:
1.溫度性出汗-----汗腺的功能是防止皮膚乾燥,與調節體溫,調節體內水份平衡。人體要不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左右,保持一定的溫度,必須將攝取食物消化代謝後產生熱量。若是產生的熱量絕對或相對的過剩時,體溫便會上升,但汗水的主成份為水,當水分從皮膚蒸發時會從身體吸取熱量,因此有防止體溫上升的作用,藉由此種機轉,使體溫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2.感性流汗---運動時、或氣溫昇高時,身體體溫上升,汗水成分除水份外,還包括鈉、氯…等電解質成分,故成為有鹼味的汗水。因此流汗異常旺盛時,便容易造成水份及電解質大量流失的脫水症。為了防止上述脫水症,可飲用含有電解質成份的飲料或點滴。
3.神經性流汗-----是一種形態的流汗。即精神興奮時,或恐懼時,會在手心、腳底、臉部流汗,緊張時手心的流汗。又精神不安定的人,會有過多的神經性發汗。測謊器就是利用這種原理製造出來的。
4.其他生理性流汗-----例如:發燒時伴隨的流汗,有時有某些疾病穩藏在體內。某些藥物也會引起流汗,這時候的流汗就是一種副作用了。有機磷中毒的時候也會有流汗的現象,這種是病態的流汗。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者身體」的一部份(如:手、腳)異常而且大量的出汗,就叫做多汗症。尚可分為全身性多汗症、局部性多汗。
1全身性多汗:如發熱性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糖尿病、懷孕時、更年期、巴金氏症、交感神經的障礙。
2局部性多汗:如曾經患脊髓的疾病也會發生、吃刺激性的食物,臉部會發汗(即所謂味覺性發汗)、精神情緒性發汗(當精神緊張時,在手掌、腳掌、腋下等處會發汗),嚴重時稍稍緊張,汗水即由掌心滴下,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
另外,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容易發汗:
1.緊張、激動、焦慮時的流汗,因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的發汗,通常會出現在前額、手腳、腋下。
2.運動或是勞動後,體內能量所產生的熱,也需要藉著汗水來調節,所以在運動後也會滿身大汗。
3.還有就是食物所引起的例如吃了辣的或是含有重口味的食物,也很容易引起發汗。
※汗裡面的成分有99%的水分,剩下的1%是鹽分、尿素、氨基酸、乳酸等,所以基本上汗是不會有味道的,但是當流汗量大時,又沒有適時的通風乾燥,使汗水停留在皮膚表面超過一個小時,讓它有機會與細菌結合就會產生汗臭。如何預防:
1.預防流汗所帶來的不適,最好的方法就是注意清潔,每天洗澡,對於易流汗者,也可以使用含有殺菌成分的沐浴產品,如沙×隆等來徹底清潔。
2.平時流汗最好能立刻擦拭,對於很容易流汗的體質,或是運動後一定要立即擦拭汗水。
3.容易流汗的人,最好採用清淡的飲食,避免吃辛辣或是過鹹的食物。
4.最好穿棉質排氣,吸汗的內衣,並穿寬鬆通風的衣物。
中醫治多汗症,是依體質判斷,釜底抽薪,根本治療,中醫名言:(汗為心液)。根據本人多年經驗,大汗淋漓的人,最後多為心臟病的患者。而且多是虛證,因為(出者為虛)氣液在日常生活當中逐漸流失。在心脈心位上可以把出。經驗上,勞心勞力者,可用天王補心湯。心脾氣不足者,用歸脾湯加浮小麥,牡蠣可得到很好的效果。陰虛者可用坎離丸加百合、柏子仁等藥物來滋陰寧心安神。在臨床上,最常見心脾血虛佔大多數,平時可用黃耆 一兩 ,白朮,防風,浮小麥各三錢,當歸一錢,研粉常服,能袪風,除濕,健脾,強化毛細孔(腠理)做保養,確實可以減少發汗。手汗不斷:烏桕葉煮汁,每天浸洗30分鐘,逐漸收汗,有效。地理師協會,一名老前輩教我,用送殯丟在路上的買路錢,擦手神效。可是我不敢試(本人也是地理師協會,陽宅學主委)。
在中藥堆裡面有一味很特別的收汗藥~麻黃根。麻黃能發汗,是肺家主藥。然而麻黃根卻能止汗,同一棵植物,採用部位不同,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以上摘自拙著<傳家醫藥驗方>轉載Po應經本人同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