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的時候,有的人常常感覺到肚子痛,但是,一喝溫開水,或者拿熱水袋溫敷一下,肚子就不痛了。還有的人,感覺自己陽氣不足,體質虛弱,可怎麼補都補不進去,反而虛火上旺……中醫醫生解釋,這就是脾胃虛寒的表現,尤其在冬季來臨時,表現更明顯。廣西人民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羅鴻宇告訴記者,冬天天氣冷,胃寒的人就容易犯病,所以每當天氣一變化時,前來看中醫針灸科的腸胃病患者就特別多,有時候,會佔到門診數量的2/3。

    脾胃是中樞 養身先養胃

    冬季肚子冷、受寒後肚子痛,經常拉肚子?這都是脾胃虛寒的表現。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中醫特色診療室副主任梁永秀介紹,在中醫裏,脾胃就是中焦,雖然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但是後天之本的脾胃不好,就會影響先天之本的腎對陽氣的補益。羅鴻宇則形容,如果把身體各臟器的關係比作八卦圖,脾胃就是處于中心,是五臟六腑的交通樞紐,連接各處,一旦脾胃受損,身體各臟器運轉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調養身體,也是從養胃開始的,脾胃的運化好了,就能把吃進體內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良好的吸收,達到補腎、強身的目的。

    脾胃不好,很多病都會隨之而來。中醫看舌相,因為舌頭上的舌苔就能顯示出脾胃,也就是胃氣、消化功能的好壞,就能指導中醫的用藥。所以,很多中醫醫生在治病時,都會從脾胃下手,調好了脾胃,甚至連身體五臟六腑的問題都能不治而愈。比如,廣西名中醫劉力紅在開方時,都會先健脾胃,再做其它治療。

    補腎補陽 先補脾胃

    明明身體很虛、體質很弱,但是吃補的東西,卻沒有效果,反出現了上火的症狀……這是為什麼?梁永秀告訴記者,在門診,她就碰到過這樣的案例,一位患者前來咨詢,因為他發現自己吃不了補藥,一吃就上火。結果,一診斷,發現這位患者脾胃虛寒,身體的吸收消化功能都很差。梁永秀解釋,很多人“虛不受補”,就因為脾胃沒有調理好,所以補不進去。

    在立冬之後,人們開始需要補陽氣。很多人都會選擇吃羊肉湯,補充陽氣,過完冬天以後,身體就會感覺到健康很多。但是,因為需要進行食補,所以對脾胃的健康要求更高了,現在不少人脾胃不好,補陽氣更要從養脾胃開始。

    養胃通肝 生氣傷胃

    肝和脾胃的關係同樣密切。梁永秀介紹,養胃還可以通肝氣,調節人的情緒。胃一有病,整個身體都會覺得虛弱,心情也好不起來,正是“胃不和則寢不安”。反過來,中醫五行學說裏,肝屬木,脾胃屬土,木是克土的,常常生氣,心情煩躁就會導致肝受損,從而也影響了胃的健康。梁永秀說,西方醫學研究也表明,胃病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情緒引起的。

    羅鴻宇提醒,有肝病的人,同樣也要注意養胃,因為固好胃氣後,肝病就不容易發展。

    生活方式養脾胃

    如何從生活習慣上去養胃呢?羅鴻宇認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不健康,尤其是飲食無規律、工作壓力大,都會造成陽氣不足,從而導致了腸胃病的發生。同樣,肝氣鬱結目前也是城市人群生病的主流症狀,而肝氣鬱結也會影響到胃氣。所以,養胃需兼顧養心。

    其次,梁永秀介紹,在飲食方面,南方人喜歡喝冷飲,吃生冷的水果,對于脾胃虛寒的人來說,這是不好的,尤其是對經常性胃痛、大便稀爛的人,因為虛寒導致了脾胃受傷,脾胃受傷後,脾胃運化不足,不能給身體進補,又進一步導致了身體更加虛寒的惡性循環。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吃寒涼性食品,養好脾胃。

    不需辨體質就可用的養胃方

    專家介紹,冬季養胃,可以用食療方,也可以用中藥方。這些醫生介紹的方子,性質都是比較中性的,不必一定需要辨證體質,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服用。

    羅鴻宇介紹,一般胃寒的人,在身體、尤其是腹部受寒以後,就會感覺到小腹疼,但是,一用熱水袋敷一下,或者喝點溫開水,疼痛就會緩解,這就是辨別胃寒最簡單的方法。

 

暖胃食療方

    1、豬肚湯:豬肚半只或者1/4只,白果20粒左右,花椒10粒左右(羅鴻宇提醒,有胃潰瘍用花椒效果更好,如果不習慣吃花椒,也可以用胡椒代替。應該購買果實,不要購買成粉末狀的成品),再放一小塊生姜(拍碎)直接燉湯1~2個小時。

    2、紅參田七飲:梁永秀介紹,可以用紅參、田七打成粉,每次用2個礦泉水蓋的量,混合直接衝水喝,對胃部有潰瘍、常常胃痛的人有療效。因為田七可以補血、止血,紅參也有補益的作用,整個方子男女都適用。

    3、當歸生姜羊肉湯:用當歸10克,生姜20克左右,羊肉200~300克,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燉半個小時左右制作成湯。羅鴻宇介紹,這個食療方對天氣寒冷時,婦女容易胃痛、月經疼痛、小腹寒有較好的效果。

    4、生姜紅糖水:如果自我感覺症狀比較輕微,比如一感覺疼,喝點溫開水就能緩解的胃寒、胃痛,可以用生姜、紅糖、再放幾顆紅棗煮水,在冬天還可以加幾顆桂圓。羅鴻宇解釋,因為生姜、紅糖、紅棗都是黃色的食物,都是入胃、溫胃的,對冬季胃寒也有比較好的養胃效果。

    中藥調理方

    另外,用中藥調理,也是養胃的一種手段。

    1、小建中湯:羅鴻宇介紹,小建中湯裏,無論量是多少,桂枝和白芍的數量都以1:2的比例配置(比如10克桂枝,就用20克白芍),炙甘草10克,紅棗10克,生姜10克。用3碗水煎成1碗水,分2次喝。這是一款比較溫和的中藥湯劑,可以長期吃(比如每月2次,但不需要每天都喝)。

    煮好後,還可以放半勺麥芽糖,混合著吃,對于一些經常覺得肚子疼的胃寒者,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2、附子理中丸:這是一味中成藥,適合經常拉肚子,大便常常夾雜不消化食物的人服用,也不需要求一定要醫生辨證過才能使用。

    3、歸脾丸:如果常常肚子不舒服、胃痛,感覺消化不良,還伴有失眠、心慌,可以用歸脾丸。可以服用半個月左右。

    4、香砂六君丸:梁永秀介紹,相對與很多養胃治療胃病的藥物來說,香砂六君丸性質不寒涼,比較中性,所以也適合脾胃寒涼的人,不需要辨證就可以服用。對脾胃氣虛引起的胃脘痛、嘔吐、消化不良、大便塘泄等都有比較好的療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ways_Figh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